近日,我院呙小明教授在《统计与决策》上发表论文《核心软实力对中国出口质量的影响》。
新制度经济学为国际贸易理论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除了一国的生产效率、要素禀赋和规模经济等“硬实力”因素,“软实力”因素也开始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与一国软实力相关的各类制度、政治、教育、文化等活动由于影响对外出口的交易成本而成为了重要的比较优势来源。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了诸多具有针对性的外交、文化等官方或民间活动,尤为注重培养这些国家的人民对中国的认同与信任,积极构建核心软实力,为促进双边贸易关系打造了友好和谐的软环境。与此同时,中国的对外贸易已经进入了稳中提质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更注重出口商品的质量和营业利润,那么,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积极构建核心软实力,是否也能够带来沿线出口的质量提升呢?
虽然国内学者已经开始关注软实力相关因素的贸易效应,但鲜有文献涉及出口质量这一视角,该文章尝试从理论上讨论核心软实力构建活动对出口质量的影响机制,构建理论模型,进而使用空间计量模型,充分考察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挥核心软实力对出口该国和周边国家的影响;不仅考察了各类核心软实力因素对出口产品质量的整体影响,还进一步分析了核心软实力对不同要素密集度产品出口质量影响的异质性。
文章研究发现,从外交软实力维度来看,中国在沿线国家开展外交访问能整体促进中国商品出口该国及周边地区的质量改善,但主要局限于资本、技术和劳动密集产品;中国在沿线国家建设使领馆未对出口质量产生积极影响,但资源密集型产品例外。其次,从文化软实力来看,孔子学院对资本和劳动密集型产品有一定的正面影响;而来华留学生能够有效提升中国商品出口该国及周边国家的质量,但技术密集型产品除外。最后,从制度软实力来看,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制度质量差异缩小对中国出口到该国的商品质量有积极影响,尤其是资本密集商品表现最突出;而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创新支持差异缩小不能提高中国出口到该国及周边地区的商品质量,但初级产品例外。
图文:李海利
审核:曾健